无线论坛 门户 组建无线网络 无线运维 查看内容

经济寒冬里衍生无线终端融合与网络融合新机遇

2009-11-13 15:09| 查看: 752| 评论: 0|原作者: 千里草|来自: IT专家网论坛

  众所周知,对于无线市场这类垂直行业而言,其本身市场规模就不如传统行业,而在这个狭窄的市场空间里,却拥挤着成千上万的企业,企业要生存,必然需要面对竞争,而市场却有着残酷的规则,缺乏创新、成本到底线的企业将从市场上消失,而具备创新力,新技术来有效降低成本的企业将更大地推动无线产业的变革,而在当前全球经济萧条局面下,技术创新尤显重要。

  技术创新的目的在于企业缩小设备成本的同时,提供多元化的应用,争取更有优势的市场竞争力。而对于无线产业而言,由于近年来,上游企业开始向低端市场渗透,下游企业由于缺乏足够的资金与技术支持,产品创新意识低下,导致同质化现象严重,市场竞争力相对薄弱。而在当今Wi-Fi、WiMAX、3G等无线技术高速发展下,技术融合已然成为设备厂商摆脱困境的重要手段,同时对于运营商而言,亦是如此。

  技术融合的几种方式

  对于Wi-Fi、WiMAX、3G技术而言,各有优势,然而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三者之间,如果一种技术存在缺点,必然能够找到一种技术用来弥补,而这也是这三种技术融合最为有利的原因。

  3G网络可以利用Wi-Fi高速数据传输的特点来弥补自己数据传输速率受限的不足,而Wi-Fi不仅可利用3G网络完善的鉴权与计费机制,而且可结合3G网络广覆盖好的特点进行多接入切换,并通过与3G融合,使WLAN催生新业务模式。而对于Wi-Fi与WiMAX而言,由于WiMAX拥有更为广阔的覆盖面,与Wi-Fi融合能够构建一个较大范围内的全无线宽带网,以便更好的实现较大范围内的数据、语音与安全视频的接入......

  目前对于三种技术的融合,主要有表现在两个方面:终端融合与网络融合。

  就终端而言,目前基于802.11a/b/g的双模或者多模芯片已经推向市面,而由于802.11n的快速成熟,很多芯片厂商开始着手准备以802.11n作为主体进行设计,在移动通信领域,业界已开发出能兼容GSM/CDMA/3G的双模或多模手机,而近年来,随着应用需求的增加,基于Wi-Fi/3G的双模手机也开始越来越多的出现。

  可以预见,未来这种超集成的芯片将更多的出现在市面上。通过将多媒体播放、定位、TV接收与播放、Wi-Fi等功能集成在一到两颗芯片里,同时支持3G或者4G移动接入。

  网络融合方面,Wi-Fi+WCDMA、Wi-Fi+WiMAX、Wi-Fi+CDMA是目前主要的几种方式。

  首先无线局域网可以通过两种方式和WCDMA移动网络相结合:紧凑模式和松散模式。在紧凑模式中,WLAN网络采用和WCDMA基站相同的方式(Iups接口)与GPRS核心网相连。这一方式充分利用了GPRS核心网络已有的移动、安全和服务品质等方面的机制,能够在两个网络间提供很强的移动性。在松散模式中,WLAN作为WCDMA网络的补充形式与移动网络相结合(Gi接口),不通过GPRS核心网,只有鉴权、计费信令从GGSN或专用设备进入GPRS核心网,从而避免了两种不同的接入技术所带来的数据流量到GPRS核心网络节点的混合。

  对于WiMAX,由于成熟度已经建网成本等方面的原因,总体而言,中国运营商对WiMAX的前景并不看好。而WiMAX要想进入中国市场就必须开辟新的途径,而Wi-Fi与WiMAX相结合的方案被及时提出,即在Wi-FiMesh网络的基础上,WiMAX能够允许更多的无线接入的数量、更加经济的回程方式和更快的接入性能,有望融合Wi-Fi网络,与其相互配合成为“最后一公里”的解决方案。中国电信南方21省市无线城市的建设以及中电华通在北京无线城市的建设过程中,均采用了Wi-Fi+WiMAX技术。

  对于Wi-Fi+CDMA的融合方式,在国内,由于电信重组,中国电信获得C网牌照,为了形成与中国移动抗衡的地位,中国电信通过Wi-Fi+CDMA的方式,三箭齐发,打造“固网+移动+无线”的全业务综合性移动运营商。

  众所周知,对于无线市场这类垂直行业而言,其本身市场规模就不如传统行业,而在这个狭窄的市场空间里,却拥挤着成千上万的企业,企业要生存,必然需要面对竞争,而市场却有着残酷的规则,缺乏创新、成本到底线的企业将从市场上消失,而具备创新力,新技术来有效降低成本的企业将更大地推动无线产业的变革,而在当前全球经济萧条局面下,技术创新尤显重要。

  技术创新的目的在于企业缩小设备成本的同时,提供多元化的应用,争取更有优势的市场竞争力。而对于无线产业而言,由于近年来,上游企业开始向低端市场渗透,下游企业由于缺乏足够的资金与技术支持,产品创新意识低下,导致同质化现象严重,市场竞争力相对薄弱。而在当今Wi-Fi、WiMAX、3G等无线技术高速发展下,技术融合已然成为设备厂商摆脱困境的重要手段,同时对于运营商而言,亦是如此。

  技术融合的几种方式

  对于Wi-Fi、WiMAX、3G技术而言,各有优势,然而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三者之间,如果一种技术存在缺点,必然能够找到一种技术用来弥补,而这也是这三种技术融合最为有利的原因。

  3G网络可以利用Wi-Fi高速数据传输的特点来弥补自己数据传输速率受限的不足,而Wi-Fi不仅可利用3G网络完善的鉴权与计费机制,而且可结合3G网络广覆盖好的特点进行多接入切换,并通过与3G融合,使WLAN催生新业务模式。而对于Wi-Fi与WiMAX而言,由于WiMAX拥有更为广阔的覆盖面,与Wi-Fi融合能够构建一个较大范围内的全无线宽带网,以便更好的实现较大范围内的数据、语音与安全视频的接入......

  目前对于三种技术的融合,主要有表现在两个方面:终端融合与网络融合。

  就终端而言,目前基于802.11a/b/g的双模或者多模芯片已经推向市面,而由于802.11n的快速成熟,很多芯片厂商开始着手准备以802.11n作为主体进行设计,在移动通信领域,业界已开发出能兼容GSM/CDMA/3G的双模或多模手机,而近年来,随着应用需求的增加,基于Wi-Fi/3G的双模手机也开始越来越多的出现。

  可以预见,未来这种超集成的芯片将更多的出现在市面上。通过将多媒体播放、定位、TV接收与播放、Wi-Fi等功能集成在一到两颗芯片里,同时支持3G或者4G移动接入。

  网络融合方面,Wi-Fi+WCDMA、Wi-Fi+WiMAX、Wi-Fi+CDMA是目前主要的几种方式。

  首先无线局域网可以通过两种方式和WCDMA移动网络相结合:紧凑模式和松散模式。在紧凑模式中,WLAN网络采用和WCDMA基站相同的方式(Iups接口)与GPRS核心网相连。这一方式充分利用了GPRS核心网络已有的移动、安全和服务品质等方面的机制,能够在两个网络间提供很强的移动性。在松散模式中,WLAN作为WCDMA网络的补充形式与移动网络相结合(Gi接口),不通过GPRS核心网,只有鉴权、计费信令从GGSN或专用设备进入GPRS核心网,从而避免了两种不同的接入技术所带来的数据流量到GPRS核心网络节点的混合。

  对于WiMAX,由于成熟度已经建网成本等方面的原因,总体而言,中国运营商对WiMAX的前景并不看好。而WiMAX要想进入中国市场就必须开辟新的途径,而Wi-Fi与WiMAX相结合的方案被及时提出,即在Wi-FiMesh网络的基础上,WiMAX能够允许更多的无线接入的数量、更加经济的回程方式和更快的接入性能,有望融合Wi-Fi网络,与其相互配合成为“最后一公里”的解决方案。中国电信南方21省市无线城市的建设以及中电华通在北京无线城市的建设过程中,均采用了Wi-Fi+WiMAX技术。

  对于Wi-Fi+CDMA的融合方式,在国内,由于电信重组,中国电信获得C网牌照,为了形成与中国移动抗衡的地位,中国电信通过Wi-Fi+CDMA的方式,三箭齐发,打造“固网+移动+无线”的全业务综合性移动运营商。

  技术融合突显优势地位

  对于多技术的融合发展,其关键因素就是需要为企业带来更好的市场竞争力,企业才会有兴趣去开发研究,尤其在当前经济极度萧条下,投资大量的资金用于研发,如果没有对未来前景抱以信心,绝不敢轻易去尝试。而这种融合下技术优势究竟何在。

  1)技术融合,支持多元化应用,增加企业竞争力。随着无线技术发展加速,其应用普及开来。而随着近年来,iPhone等高智能终端设备的出现,其支持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显然,单一技术下的企业已经毫无竞争力,需要增加新的技术形成强有力的竞争力。

  2)降低企业生产成本,从设备生产过程中的成本来看,主要包括技术成本、人工成本与原材料成本,技术成本是固定的,如果需要降低生产成本就需要从后两者考虑,以企业生产3种不同功能的芯片需要1个工人1天的时间为例,如果将三种功能结合在一种芯片上,一个芯片只需要一个功能1/3的时间,其原材料也只有1/3。

  3)帮助运营商缓解数据流量负担。对于运营商而言,3G网络的建设成本高,带宽有限,如果单纯的依靠3G网络来支持用户数据流,不仅成本不合算,用户体验也将受到极大的影响。通过与Wi-Fi网络融合,通过Wi-Fi有效的分解3G网络数据流,缓解带宽压力。

  笔者认为,未来各技术将以集团似推进融合进程,未来融合的焦点产品所具备的超级功能和用户感受必然是前所未有的,同时,对于该市场未来的发展,我们也拭目以待。


高人

专业

握手

霸气

雷人

吐血

山寨

奋斗

最新评论

站点统计 | Archiver | 手机版 | 无线门户 ( 粤ICP备11076993号|粤公网安备44010602008359号 ) |网站地图

GMT+8, 2024-12-20 01:4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