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MAX 标准:以开放迎接竞争

2008-10-25 14:05| 查看: 817| 评论: 0|原作者: 佚名|来自: 计算机世界报

技术主要特征

IEEE 802.16标准的空中接口包括IEEE 802.16d(802.16-2004)和IEEE 802.16e(802.16-2005)两个空中接口规范,前者是固定宽带无线接入系统空中接口规范(频段:10GHz~66GHz和<11GHz),于2004年通过,不支持移动环境; 后者是固定和移动宽带无线接入系统空中接口规范(频段:<6GHz),于2005年通过,支持便携和移动环境,最终支持的移动速度可以达到120km/h。

802.16d标准定义了三种物理层实现方式: 单载波(工作频段10GHz~66GHz)、OFDM、OFDMA,其中OFDM是802.16d固定无线接入系统最典型的物理层方式。802.16e的物理层实现方式与802.16d是基本一致的,主要差别是对OFDMA方式进行了扩展。在802.16d中,仅规定了2048点OFDMA,而在802.16e中,可以支持2048点、1024点、512点和128点FTT,从而支持从1.25MHz到20MHz的不同信道带宽的要求,更适合移动信道。而OFDMA是802.16e接入系统最典型的物理层方式。

802.16标准的MAC层定义了较为完整的QoS机制。标准定义了4种不同的业务类型,它们分别是: 非请求的带宽分配业务(UGS, Unsolicited Grant Service)、实时轮询业务(rtPS, real time Polling Service)、非实时轮询业务(nrtPS, non real time Polling Service)、尽力而为业务(BE, Best effort)。802.16可以根据不同的QoS动态分配带宽,具有较大的灵活性。为了支持移动切换,802.16e规定了一种必选的切换模式; 为了支持移动终端,802.16e还定义了节电模式。

标准化现状和未来发展

标准化现状

IEEE 802.16标准系列到目前为止包括802.16、802.16a、802.16c、802.16d(802.16-2004)、802.16e(802.16e-2005)、802.16f六个标准。

802.16于2002年4月发布,规定了工作在10~66GHz频段的固定宽带无线接入系统的空中接口物理层和MAC层。由于其使用的频段较高,因此仅能应用于视距(LOS)传输。

802.16a于2003年4月发布,对之前颁布的802.16标准进行了扩展,规定了工作在2GHz~11GHz许可和免许可频段的固定宽带无线接入系统的空中接口物理层和MAC层。该频段具有非视距(NLOS)传输的特点,覆盖范围最远可达50公里。

802.16c-2002于2002年发布,是对802.16标准的增补文件,它详细规定了10GHz~66GHz频段802.16系统的Profile。

802.16-2004标准是对之前802.16标准的一个修订,该标准在2004年以802.16-2004的名称正式发布。802.16d对10GHz~66GHz频段和<11GHz频段的固定宽带无线接入空中接口物理层和MAC层进行了详细规定,定义了支持多种业务类型的固定宽带无线接入系统的MAC层和相对应的多个物理层。

802.16e-2005标准区别于前几个标准的最大区别在于对移动性的支持。该标准规定了可同时支持固定和移动宽带无线接入的系统,该标准于2005年12月正式通过。工作在<6GHz适宜于移动性的许可频段,支持车速移动,同时802.16d规定的固定无线接入用户能力并不因此受到影响。与802.16d技术相比,16e技术的PHY层OFDMA方式进行了扩展; MAC层增加了支持移动切换的功能,如休眠期、小区搜索与同步、小区选择及切换过程等。

802.16f-2005于2005年12月发布,负责定义802.16固定无线接入系统MAC层和物理层的管理信息库(MIB)以及相关的管理流程。

其他的802.16系列标准均是对802.16标准的增补,均还在制定阶段。

未来发展

自2004年以来,802.16整个工作组的主要热点集中在16e的标准化工作上。从2004年到2006年,参加16工作组的人数逐次攀升,16e经过历次会议的讨论修改投票,已经于2005年底完成了标准化工作。自此,IEEE 802.16空中接口的标准化工作暂时告一段落。

目前,802.16还有以下任务组和研究组在进行相关的研究:

● TGg:空中接口管理平面流程和服务要求;

● TGh:免许可频段的共存机制;

● TGi:802.16e MIB;

● 研究组:移动多跳中继(MMR)。

TGg在2004年7月份正式成立,主要规定802.16管理流程和接口,从而能够实现802.16设备的互操作性和对网络资源、移动性和频谱的有效管理。802.16g标准的主要工作围绕管理平面进行。P802.16g-06/D1(802.16g的草案版本1)目前已经经过了多轮邮件投票(Letter Ballot)过程,在2006年3月份会议之后,根据对该版本的意见和讨论修改,形成了D2版本。该任务组预计在2006年底完成802.16g规范。

MMR研究组经过历次会议的讨论,在2006年3月份会议上,计划成立TGj任务组,通过了802.16j PAR(Project Authorization Request,项目授权请求),于2006年3月10日在IEEE 802 EC(执行委员会)获得通过。TGj PAR中定义了该任务组的研究范围如下:在许可频段PtMP模式下,对IEEE 802.16e-2005 OFDMA的物理层和MAC层进行增强,使其支持Relay Station操作,但不改变SS规范,规定Relay Station 的特点、功能和互操作性,以增强802.16系统的覆盖、吞吐量和/或系统容量。

TGh研究免许可频段的共存。TGi负责定义802.16e移动接入系统的管理信息库以及相关的管理流程。这两个任务组目前还处于早期研究阶段。

WiMAX论坛认证标准化情况

WiMAX论坛近年来陆续成立了认证工作组(CWG)、技术工作组(TWG)、频谱工作组(RWG)、市场工作组(MWG)、需求工作组(SPWG)、网络工作组(NWG)和应用工作组(AWG)。该组织的目标也逐步扩展,除认证工作外,还致力于可运营的宽带无线接入系统的需求分析、应用场景探索、WiMAX网络架构研究等工作。WiMAX的认证标准由技术工作组制定,而认证工作组具体操作认证测试的管理工作。

目前,针对IEEE 802.16-2004的Wave1以及Wave2认证测试的联合文档均已经被批准发布,Wave3测试标准制定工作预计于2006年10月完成。Wave1认证测试在2005年12月开始,并已经完成,目前正在进行Wave2认证测试。

针对IEEE802.16e-2005的Wave1认证测试的system profile于2005年年底确定,2006年3月确定了PICS,2006年6月确定其RCT,并于2006年6月进行了第一次的Plugfest,2006年年底开始认证测试。

国内标准化情况

国内各设备厂商、研究机构等也积极参与802.16/WiMAX的国际标准化活动,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CCSA也与802.16工作组建立了联络关系。另外,在CCSA内部各成员也积极开展研究工作。目前,基于802.16d的一系列行业标准正在制定阶段,同时基于802.16e的行业标准的制定工作也已开始。

(计算机世界报 2006年12月04日 第47期 B15)


高人

专业

握手

霸气

雷人

吐血

山寨

奋斗

最新评论

站点统计 | Archiver | 手机版 | 无线门户 ( 粤ICP备11076993号|粤公网安备44010602008359号 ) |网站地图

GMT+8, 2025-4-4 02:2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