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此篇文章版权属于topwifi和anywlan网站,未经许可,不得转载!------------topwifi(这里再次声明:已经转载了的个别同学请自觉删除,已经声明过了的东西,请遵守规则!) 同时也起到抛砖引玉的目的,欢迎大家一起来探讨,而不是我一人唱独角戏。关于我写出的部分观点可能更新不及时,偶有闲暇可能就直接在原文补充了,但这个话题却永远没有穷尽,要说的方面太多,我也仅仅是自己的理解。 原文偶尔想起来了会接着更新:http://www.topwifi.cn/bbs/thread-320-1-1.html(漏点希望大家跟帖批评指正) 最近有点时间就想写点东西。写这个之前,我犹豫了很久,是不是写一篇这样的东西,能让使用者和准备使用者有一个大致评判无线路由器的标准,但事实上目前为止还没有一篇文章综合讲到这个方面的所有要点,我也只是按照自己的理解在写,写的正确与否,写的是不是面面俱到,都让自己一再犹豫。但既然想写了,那就按照自己的理解写下去,能给浏览者多少启发都行,只要能有收获,也不枉此文了。 在这里,我们不谈理论,我们只是根据实际应用条件下的结果来说。缺乏实际测试结果的理论没任何用处。我们只说实际上使用后的结论。 迄今为止,无线wifi设备的发展自从诞生之日起,速度算是不快不慢,从最初的1m传输速度发展到11b标准再发展到54ag,又在mimo技术上发展到如今的11n,频率分别涵盖2.4和5g。其发展速度相对于其他网络和计算机软硬件来说是相对慢的,但相对与普遍的应用来说又是相对快的,比如说在11n铺天盖地而来的时候,我们国内的绝大多数家庭和单位,依然还在广泛使用54m的a/g传输标准。 为什么54m依然是家用和单位的使用主流?这是根据应用来的,因为对于这些小流量的使用环境来说,我们还不需要11n。国内盛行的带宽是2--8m,受制于这个瓶颈,在对于internet应用方面,再高的wifi链接,也体现不了任何优势,至少在adsl2+的极限速度下,54m的无线标准就绝对够用,因为wifi的传输率已经高于了外部出口速度,再高没有任何实际意义,也只能是空闲。 11n应用的范围是根据使用者要求而定的。他所解决的更重要的则是内网传输,比如我们需要内网实现高清播放,或者对文件传输速度要求高。同时那些100m出口带宽或者光纤接入的用户,11n的使用也有一定意义。总体来说,选择11n的情况要么是内部传输要求高速率要么外部接入带宽足够大。 无线路由器也还存在一个速率匹配的问题。在同一个wifi设备的条件下,所连接的无线网卡速率也会影响整个内网传输速度。比如说11n的路由器,如果你接入的无线网卡有54m的g卡,也有300m的n卡,那么路由器不可能针对每一个网卡都有自己的速率通道,而是统一降低传输速度,把协议放到54m的统一上来,这样内网之间的速度就是54m了,而不是300m。 同时wifi设备针对不同的协议标准,也有各自的覆盖范围,并不是b\g\n的无线覆盖范围都一样。理论上的覆盖范围我们不谈,什么室外300米室内100米那都是理论数据,那并不是具体应用环境的测试结果。从实际的测试结果来说:b的无线覆盖范围是明显强于g的,11n的范围却跟g并没有多大差别。但从另一方面来讲,这个覆盖范围跟速度又瓜葛大了,因为距离影响传输速率!你说间隔四道墙距离20米的时候,三种协议标准的实际传速率有多少差别?越高传速率的协议标准,在穿越障碍物以后的信号衰减越是厉害,速率降低越快!因为wifi信号在衰减以后,为了保证有效连接,就必须降低传输速率,不降低就会导致大量的丢包,大量丢包就是丢失实际的有效数据!谁家的使用环境都是没任何障碍物?如果无线网卡都在无线路由器旁边,谁需要用得着wifi而不用网线?这就是理论与实际的差异,而且实际传输速率是根据具体应用环境不同而不同的,哪怕同样的应用环境天气的不同都会导致效果差异! 这是第一帖要说的内容,无线wifi应用是根据具体环境而定的,不能看理论值。这里的总结是: 1、传输速率要求的选择。 2、覆盖范围的选择。 这两个都是互相联系的,上面说过,距离和环境会影响传输速率,所以我们光看11n还是54g的理论数据,没任何实际意义!况且即使在理论数据上,距离的平方和信号质量是成反比的(信号质量又决定着实际速率),在实际上相差就更大! |
Powered by Discuz!
© 2003-2024 广州威思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