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本报告为节选,共102页。原文8.66M,压缩下载3.27M。</p><p>下载地址:<br/>[UseMoney=100]<a href="http://www.anywlan.com.cn/download/中国移动WIMAX网络系统报告.rar">下载!</a>[/UseMoney]</p><p><font color="#ff0000"><strong>介绍</strong>:针对中国移动各设备商整理的WiMAX网络研究,全面介绍了WiMAX的网络结构,接口协议等内容。</font></p><p><font color="#3300ff"><strong>目录:<br/></strong></font>1 前言<br/>2 适用范围<br/>3 参考文献<br/>4 术语和定义<br/>5 缩略语<br/>6 概述<br/>7 WIMAX网络业务支持<br/>7.1 语音业务<br/>7.2 数据业务<br/>8 WIMAX应用模式<br/>8.1 固定接入应用<br/>8.1.1 业务<br/>8.1.2 用户<br/>8.1.3 网络部署方式(如WiMAX+WLAN等)<br/>8.2 游牧式应用<br/>8.2.1 业务<br/>8.2.2 用户<br/>8.2.3 网络部署方式(如WiMAX+WLAN等)<br/>8.3 便携式应用<br/>8.3.1 业务<br/>8.3.2 用户<br/>8.3.3 网络部署方式(如WiMAX+WLAN等)<br/>8.4 完全移动式应用<br/>8.4.1 业务<br/>8.4.2 用户<br/>8.4.3 网络部署方式<br/>8.4.3.1 单一WiMAX网络部署<br/>8.4.3.2 和移动网络共同部署<br/>9 WIMAX网络架构(参加单位:华为、MOTOROLA、ALCATEL、INTEL、中兴)<br/>9.1网络系统结构<br/>9.1.1不支持漫游的网络架构<br/>9.1.2支持漫游的网络架构<br/>9.2网络系统元素<br/>9.3网络系统接口<br/>9.3.1 R1接口<br/>9.3.2 R2接口<br/>9.3.3 R3接口<br/>9.3.4 R4接口<br/>9.3.5 R5接口<br/>9.3.6 R6接口<br/>9.3.7 R7接口<br/>9.3.8 R8接口<br/>9.4 网络系统演进<br/>10 频谱规划(参加单位:MOTOROLA、华为、INTEL)<br/>10.1 WIMAX 频谱分配<br/>10.2 WIMAX系统文件<br/>10.2.1 802.16D<br/>10.2.2 802.16E<br/>11 无线蜂窝组网方案(参加单位:MOTOROLA、华为、INTEL)<br/>11.1 组网方案<br/>11.2 频率复用模型<br/>11.1 频谱效率分析<br/>12 IP地址规划和路由策略 (参加单位:MOTOROLA、中兴)<br/>12.1地址规划<br/>12.1.1 IPv4地址规划<br/>12.1.2 IPv6地址规划<br/>12.2路由策略<br/>12.2.1 局内路由策略(原则)<br/>12.2.2局间路由策略(原则)<br/>13 WIMAX网络系统演进方案(参加单位:MOTOROLA、UT、华为、INTEL、中兴)<br/>13.1 固定无线接入方案描述<br/>13.1.1 网络参考模型<br/>13.1.2物理层技术<br/>13.1.3 MAC层技术<br/>13.2 车速移动接入方案描述<br/>13.2.1网络架构<br/>13.2.2 车速无线接入系统描述<br/>13.3 演进步骤及策略<br/>14 移动性管理 (参加单位:MOTOROLA、ALCATEL、华为、INTEL、中兴)<br/>14.1 系统内切换<br/>14.1.1 切换机制<br/>14.1.2切换流程<br/>14.2 系统间切换<br/>14.2.1基于MIP的切换<br/>14.2.2 基于代理MIP的切换<br/>14.3漫游<br/>14.3.1 漫游方案<br/>14.3.2 商业关系<br/>15 QOS方案(参加单位:SIEMENS、ALCATEL、奥维通、中兴)<br/>15.1 QOS体系架构<br/>15.2无线链路相关QOS<br/>15.2.1 Qos参数集<br/>15.2.2 动态业务的建立<br/>15.2.3业务流的Qos调度<br/>15.3 核心网相关QOS<br/>15.4 业务流的QOS<br/>15.4.1 业务流Qos参数的内容<br/>15.4.2 业务流Qos参数的处理流程<br/>16 安全方案(参加单位:中兴、华为)<br/>16.1 安全体系架构<br/>16.1.1 安全体系架构原则<br/>16.1.2 无线侧安全架构<br/>16.1.3 WiMAX 网络安全架构<br/>16.2 WIMAX的鉴权和授权过程<br/>16.3设备的鉴权和授权<br/>16.4 用户的鉴权和授权<br/>16.4.1基于PPPoE的认证<br/>16.4.2 基于WEB的认证<br/>16.4.3 基于802.1x的认证<br/>16.5网络业务的鉴权和授权<br/>17 计费(参加单位:中兴、华为)<br/>17.1 计费网络结构<br/>17.2 计费内容与格式<br/>17.2.1固定计费<br/>17.2.2基于业务使用量的计费<br/>17.2.3基于业务的计费<br/>17.2.4计费内容与格式<br/>17.3 计费解决方案<br/>17.3.1后付费计费方案<br/>17.3.2 预付费计费方案<br/>17.3.3 漫游用户计费方案<br/>18 与现有网络的互通(共用)方案(参加单位:MOTOROLA、华为、INTEL、中兴)<br/>18.1 与3GPP网络的互通<br/>18.2与WI-FI网络的互通<br/>18.3跨网络的漫游<br/>18.4跨网络的切换<br/>18.5 对现有网络的影响分析<br/>19 网络管理(参加单位:中兴、华为)<br/>19.1网管体系结构<br/>19.1.1 固定BWA网管体系结构<br/>19.1.2 移动BWA网管体系结构<br/>19.2网管接口与协议<br/>19.3网管功能需求<br/>19.3.1配置管理<br/>19.3.2 安全管理<br/>19.3.3 故障管理<br/>19.3.4 性能管理<br/>19.3.5 MIB要求<br/>20 网络优化(参加单位:中兴、华为)<br/>20.1 网络优化原则<br/>20.2 网络优化工具<br/>20.3 网络优化的KPI<br/>20.4 网络优化流程<br/>20.5 网络优化报告<br/>21 附录<br/>22 编制历史<br/></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6-21 8:34:51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