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员
无线论坛管理员
- 注册时间
- 2004-10-2
- 金币
- 35286 个
- 威望
- 404 个
- 荣誉
- 114 个
累计签到:119 天 连续签到:3 天 [LV.200]无线新星
|
发表于 2006-4-17 16:20
<p><span class="cpx12blue">Shaping WMAN on the Basis of IEEE 802.20</span><br/>张力 王允宽 </p><p><a title="《2006年4月专题索引——宽带无线城域网技术》<br/>作者:tange<br/>发表于:2006-4-10 8:35:46<br/>最后发贴:继续占位编辑" href="http://forum.anywlan.com/dispbbs.asp?boardID=2&ID=1557&page=1"><font color="#3300ff" size="1"><strong>2006年4月专题索引——宽带无线城域网技术</strong></font></a> </p><p><strong>摘要:</strong>IEEE 802.20作为一种新的移动无线通信技术标准虽然尚处于讨论阶段,但该标准有可能大大激活数据业务的市场需求。文章介绍了IEEE 802.20标准的制定进程、技术发展趋势以及主要技术特点,并根据IEEE 802.20的技术特点,给出了未来无线城域网架构以及单纯利用IEEE 802.20设备构建无线城域网的模型。 </p><p><strong>关键词:</strong>IEEE 802.20协议;移动宽带无线接入;无线城域网 </p><p><strong>Abstract:</strong>The application of IEEE 802.20 will probably activate greater demands for data services, although the standard itself is still under discussion. The paper introduces the progress of IEEE 802.20, its development trend and main techn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It also discusses a possible WMAN (Wireless 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 architecture based on IEEE 802.20, and finally sets up a WMAN model that makes use of IEEE 802.20 alone. </p><p><strong>Key words:</strong>IEEE 802.20; mobile broadband wireless access; WMAN </p><p></p><p></p><p> 在IEEE 802标准的基础上,目前形成了包括短距离无线接入的IEEE 802.11标准、固定宽带无线接入的IEEE 802.16 标准和完全应用于移动宽带无线接入的IEEE 802.20 标准。随着技术的发展,应用的不断增加,上述标准和市场上的其他技术相互结合,正各自发挥着特定的技术应用。<br/> IEEE 802.20标准为基于IP 的移动宽带无线接入技术而制定,结合已经提出的移动数据通信技术标准(如GPRS、3G 等),将形成移动宽带无线接入比较完整的标准体系结构[1,2]。<br/></p><p><strong><font color="#ff0000">1 IEEE 802.20标准<br/></font></strong> 2002 年3 月根据Cisco、Flarion、HP和Nextel 等厂商提出的建议,IEEE 协会决定在IEEE 802.16工作组内成立专门的移动宽带无线接入(MBWA)研究小组;2002 年7 月,形成IEEE 802.16和MBWA 两个独立的工作组,并达成协议,各自针对不同的市场,同时MBWA 工作组执行委员会研究小组(ECSG )成立;2002年11月,IEEE 802.20和IEEE 802.16e工作组宣告成立。</p><p><font color="#ff0000">1.1 基本特性<br/></font> 每一种新标准的出台都需要明确地界定自身的特性,用以指导标准的走向,体现标准的技术优势。IEEE 802.20的特性在工作会议的早期就被明确提出。IEEE定义IEEE 802.20标准的基本特性为:具有广阔的市场潜力空间,具有兼容性,具有共存性,具有独特性,具有技术灵活性和经济灵活性。<br/></p><p>(1)广阔的市场潜力空间<br/> 无线媒体对于移动性的支持能力是有线宽带接入网络永远无法做到的。基于IP移动特性,MBWA将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架起通往因特网的桥梁,这也就意味着世界上所有提供IP业务和需要IP服务的用户均是其潜在的服务对象。<br/> 由于移动基站和终端设备由多个国际设备厂商提供,且采用大规模集成化的设计,从而将使得以IP为中心的终端设备和相关装置的芯片得以从大批量的生产中获益,大规模降低造价。另外,通过同3GPP和3GPP2合作开发MBWA与3G网络的接口规范,移动宽带无线接入的未来市场潜力将得到进一步增加。<br/></p><p>(2)兼容性<br/> 移动宽带无线接入标准具有完善的功能要求,包括定义管理信息库(MIB),支持物理层和媒体访问控制(MAC)层能力。在整个标准制定的过程中兼容性问题被特别提出,并有严格的鉴定指标:<br/></p><ul><li>遵循IEEE 802 概述和体系结构 </li><li>遵循IEEE 802.1D(媒体访问桥)和IEEE 802.1F(虚拟局域网桥) </li><li>遵循IEEE 802.1F和兼容管理对象定义 </li><li>标识任何不一致<br/></li></ul><p>(3)共存性<br/> 移动宽带无线接入标准适用于许可频谱频段,所有共存问题将服从于频谱许可的强制约束,相关的共存性问题将在标准提案的发展中得到解决。<br/></p><p>(4)独特性<br/> 移动宽带无线接入标准是一个独立的标准,具有明确的定义范围。<br/>移动宽带无线接入标准倾向于通过第三方为公网接入提供操作,其典型的规定是当用户处于移动情况时,将通过接入网来使用广域网(WAN)资源。<br/> MBWA不同于无线局域网(WLAN),WLAN应用于小范围的环境,而移动宽带无线接入标准将灵活有效地支持各种业务,其中的一些业务可能具有严格的限制时延要求。移动宽带无线接入标准将支持流量工程(TE)和具有QoS的业务,提供实时和非实时数据流量。<br/></p><p>(5)技术灵活性<br/> IEEE 802.20标准的技术灵活性已被开展试验的私人系统所论证。移动宽带无线接入系统可使用众所周知的扩频技术、OFDM技术、自适应天线技术和蜂窝体系结构,这些技术和体系结构已经在局域网/城域网和移动通信应用中得到了验证和应用。如何更加有效地使用这些新技术,使其更加具备技术灵活性,是标准下一步需要重点讨论的问题。<br/></p><p>(6)经济灵活性<br/> 移动宽带无线接入系统可比现存的移动网解决方案提供更好的性能/价格比,因为它是基于以包交换为基础的接入网络,具有最佳的频谱功效,而且由于移动宽带无线接入用户具有需求突发的特点,因此通过包交换技术能够得到最好的处理。IEEE 802标准的共享媒体包系统可有效地服务于用户,用户需求的资源可在总的可用资源的限制下变化,达到最大化。移动宽带无线接入系统可通过设计尽可能提高空中接口的频率复用系数来提高每基站支持的用户数,减少基站的数量以及削减频率计划,从而降低系统造价。</p><p><strong><font color="#ff0000" size="4">1.2 主要研究课题<br/></font></strong> 截至2004年1月,IEEE 802.20工作组共举行过7次全会,最近一次全会于2004年1月12—15日在加拿大召开,会议的主要研究课题如下:<br/></p><ul><li>针对MBWA信道环境添加室内微蜂窝覆盖 </li><li>室外到室内传输模型下的MIMO技术研究 </li><li>空间信道参数确定 </li><li>对在各种MBWA信道环境下产生的信道模型参数提供详细算法 </li><li>研究和确定信道模型参数间的相关值 </li><li>蜂窝内和蜂窝间的干扰模型 </li><li>系统等级的判定标准以及方法 </li><li>在天线极化发生变化的情况下提供生成信道模型的算法<br/></li></ul><p><font color="#ff0000" size="4"><strong>2 IEEE 802.20标准的技术特点</strong></font></p><p><font color="#ff0000">2.1 主要功能及性能要求<br/></font></p><ul><li>支持实时和非实时的应用。 </li><li>支持时时在线的连接性。 </li><li>支持频率复用。 </li><li>支持由MBWA 到WLAN 的无缝链接。 </li><li>支持网络蜂窝间无缝链接。 </li><li>支持采用不同技术的系统间的漫游和切换,如从MBWA到WLAN。 </li><li>支持多种MAC 层协议状态,支持状态间的快速转换。 </li><li>对上行和下行链路的资源可根据需要进行快速分配。 </li><li>支持用户数据速率自动最优化选择、根据射频环境的限制自动控制等用户数据速率管理功能。 </li><li>实现同现存的蜂窝系统协同配置,与现在和将来的移动通信系统合作发展。 </li><li>向企业,包括运营商和制造商,公开所有网络实体的接口协议,并尽可能考虑和采用IETF协议。</li></ul><p><strong><font color="#ff0000" size="4">2.2 主要技术参数<br/></font></strong>表1列出了IEEE 802.20标准的主要技术参数。 </p><br/>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