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p88888888
发表于 2010-7-19 11:05
学习。。。。
lijiqing
发表于 2010-7-19 11:12
本帖最后由 lijiqing 于 2010-7-19 11:21 编辑
回复 10# jx5208899
我来了。
首先道一声辛苦了。
看了你的帖子,说几句:
1、你说仿真肯定没问题,这是客气。其实我也不敢保证仿真没有问题,只能说,以我们目前的知识,我们对4nec2软件的把握,没有发现建模和计算、优化存在什么问题。但是有没有潜在的,我们没有理解的深层次问题,我不敢说。所以,我要首先声明:我不排除仿真的问题。
2、看了你的图片,感觉你的支撑pvc管子粗了点,热熔胶多了点。相比之下,天线的振子又细又小,相形见绌。这些塑料制品都会对信号造成吸收和阻碍。如果要找问题,我觉得这是一个。
3、反射板不知道多大?好像是光盘大小,又覆盖一层锡箔?我记得我优化的叠双菱的反射板好像是200*175mm。反射板好像差的多了一点?而且反射板越厚越好,尽量是铜、铝、铁等金属板。
4、这种优化到极致的叠双菱,对尺寸的要求非常苛刻,稍有偏差,就会影响效果。任何一点改变,例如反射板大小,都会影响天线的性能。另外,它的方向性很强,覆盖面很小,它比较适合远距离的点对点的通信。如果是近距离,肯定没有德拉甘先生的叠双菱好用。因为德拉甘先生的叠双菱,是各方面兼顾的,而这种所谓高增益的叠双菱,是只追求增益,而牺牲了其它,例如方向角、带宽等等。所以,你如果近距离接收,还是建议你使用德拉甘先生的叠双菱。
5、上面说了,这个优化的叠双菱,方向性极强,覆盖面极小,所以要准确对准AP。这个叠双菱的方向是这样:
我截了一个图,给你参考。
应对准那个两个振子轴心的方向。
又看了一下你描述的信号源,基本就是你的脚下?这样,你房间的信号,就是既有从地面直接辐射来的,也有从窗口折射进来的,还有墙壁二次发射的。所以,你不妨对准各个方向试试?或者干脆用全向天线试试?
lijiqing
发表于 2010-7-19 11:24
本帖最后由 lijiqing 于 2010-7-19 11:26 编辑
回复 15# lgaiio
你说的对,我也是这样的观点。
咱们两个同时在写回帖,看法是一样的。
只是,你说普通叠双菱比终极叠双菱好,只是碰巧,这倒不一定。因为使用环境、用途不同,有时普通叠双菱效果要比终极叠双菱好,也是正常的。
x20030535
发表于 2010-7-19 12:18
这样啊!:o
lijiqing
发表于 2010-7-19 12:31
再补充说几句。还是反射板的问题。
我们知道,这是背射式的叠双菱,如果反射板不够强大,信号就会被反射振子反射到后面,当然效果就更要打折扣了。
hb_2005
发表于 2010-7-19 12:51
15楼的说得有道理啊。
jx5208899
发表于 2010-7-19 14:20
感谢老大和各位兄弟们指教,在反思,等下有时间会改进,但反射板的话,我有买一个铝锅盖,但带点幅度,这样的话要重新计算反射板到振子的距离吗??胶的话我会重新修改,至于焊功应该是可以的,这种这种终极叠双菱,只要焊馈线两根线就可以了,焊功不好,但都用锉刀打磨过的,至少没毛刺,如果不用PVC管,可以告诉我用什么固定吗??菱形标准上面基本做到极致,用的是游标卡尺,划图时很简单,你只要计算好一边的长度,另外一边用90°的直角,他就自然出来了,这是我这次都收获,大家可以试下,不过有个角不是纯90°,怎么量都有点偏差,后来还是取的长度,放弃用90度了,取标准长度就不是90°,取90度就不在标准长度内
jx5208899
发表于 2010-7-19 14:22
大家明白我的意识吧?一共菱形有几个角是90°,但外面那个取的是长度,如果也取90°就不在长度范围内,但偏差很小很小,基本上可以忽略<
lijiqing
发表于 2010-7-19 14:39
回复 23# jx5208899
所有内角都是90度。为什么你做出的不是那,因为你的馈点间隙,你一定让它保持6mm,对不对?这个6mm,是铜线的中心线到中心线,不是折好铜丝后的实际缝隙,实际缝隙,要减去铜丝的两个半径,所以,你首先要保证所有角度都是90度,然后保证8条边都符合要求,不要管馈点间隙,最后是多少就多少。我说清楚了吗?
jx5208899
发表于 2010-7-19 15:27
哦,老大就是这样的啊我先把中间留出6CM了,再划的距离啊,呵呵,难怪啊,那我重新做了啊,对了,怎么第二个菱形也是有个角度到不了90啊???
jx5208899
发表于 2010-7-19 16:08
刚在研究叠双菱的图,可怎么划也不能成90°,要97°才能把那个28MM和29mm对上啊,不考虑中间的距离,只做那个导向振子也是这样啊!!
pmymy1976
发表于 2010-7-20 00:05
正想做呢,看看学习